文章來源:iThome 業務部企劃製作
Canonical 以 Ubuntu 為基底,致力打造
VMware 遷移框架與最佳 GPU 叢集

擺脫 Vendor Lock-in、擁抱自由開源,正是大好時機!

綜觀今年(2024)倍受關注的熱門 IT 議題,圍繞兩大方向,一是火燙的 AI 應用,另一是擁有高市佔率的 VMware 調整授權,實施訂閱制並採取綑綁式銷售,恐導致企業 IT 支出驟增,引發許多用戶討論向外遷移。事實上近年伴隨數位化趨勢而湧現的開源浪潮,正是上述議題的關鍵解方。在開源軟體陣營中,極少數同時提供輔導、建置與維運端到端服務的 Canonical,憑藉從 Ubuntu 作業系統、到高度複雜的雲端基礎設施,直至全面涵蓋 AI、容器化⋯等創新方案,足以匯聚為豐富穩定的支援力量,協助客戶從容因應各種嚴峻挑戰。 

MicroCloud 挾簡單與低成本優勢,成為 VMware 替代方案首選

        Canonical 台灣總經理蔣惠超說明, Canonical 是 Ubuntu 的母公司,如同微軟和 Windows 一樣的關係。因Canonical 提供 Ubuntu 免費版本或自由使用版本,以致使用者眾、並形成活絡的開放社群,所以過去大家以為 Ubuntu 與商業並無瓜葛;直至 5、6 年前,才逐漸理解 Ubuntu 有商業版本及支援服務。初期 Canonical 在臺灣偏向研發中心定位,主要協助 IT 設備商執行 Ubuntu 與筆電/桌機的整合測試;爾後此項業務蓬勃發展,測試範疇不斷擴張,小至 IoT相關的 SoC,再延伸至 Gateway、Kiosk 或邊緣運算裝置,大至伺服器甚至公有雲,整體規模愈趨壯大。但不論是 Ubuntu 發行或相關整合測試,皆不等於Canonical 全部業務。自許為開源 MSP(ManagedService Provider)的該公司,另提供了 MicroCloud、MicroStack、MicroK8s、OpenStack⋯等歷經全球大型客戶驗證的高效解決方案;其中的 MicroCloud 及MicroStack,算是值得 VMware 客戶採納的遷移框架。蔣惠超認為,VMware 被 Broadcom 併購後調整授
權與銷售策略,與其說為 Canonical 帶來契機,不如視為全臺灣的重大轉機,刺激大家必須求新求變。放眼全球科技潮流,明顯走向開源化、自由化;但以往臺灣企業因缺乏急迫性,亦未積極擴展網路業務,對開源軟體投入程度遠不及國外,始終依賴商用軟體與叫修文化,連帶深陷供應商綁定(Vendor Lock-in)泥沼。

        直到近期遇上授權價格漲到難以承受,才刺激企業認真思考「出逃計畫」,一併檢討未來開源投資策略,看似危機、實則蘊含轉機。談到 VMware 客戶的遷移選項,一是公有雲,好處是能快速啟用現代化工具與架構,但假使日後大規模運行雲端負載,將承擔吃重成本。二是採用 Kubevirt在Kubernetes(K8s)上執行VM,在工作負載轉型與重構前夕,也許不失為可行過度方案,但畢竟 Kubevirt 是新技術、能否穩定承載企業核心系統仍待觀察,加上 K8s HA 架構需從 9 個節點起跳,建置成本不低。此時 Canonical 就提供更佳選項,因為長年深耕開源領域,理解開源軟體升版節奏,也充分理解客戶需求,所以開發出來的產品,皆帶有易使用、易維護、價格平實等特質。以 MicroCloud為例,欲建立 HA 僅需 3 個節點,進入成本低,且基於人們並非完全陌生的 LXD 技術,學習門檻不算高,故對於逾 9 成的 VMware 客戶(只要 1 個叢集內小於 50 節點皆適用),確實是成本輕、速度快、難度低、風險小的理想遷移標的。蔣惠超表示,MicroCloud 主要蘊含三項科技,包括用於管理 VM 和容器的「LXD」,提供分散式儲存的「MicroCeph」,及透過 Snap 部署、且提供安全網路功能的「MicroOVN」;顧名思義帶有 Micro 命名者,均以簡化為訴求,也具備自動升級、自動更新、自動擴充的 Zero-Ops 優勢,可大幅減輕維運成本。

結合代理夥伴力量,助更多客戶建構高效 AI/GPU 叢集

        展望下一步,Canonical 將以 Ubuntu 連同它提供
的 MLOps Stack 為基礎,加上 MicroCloud,聯袂組成最佳 AI/GPU 叢集配置方案,積極推廣至各個企業機構。蔣惠超強調,這個配置模式不僅夾帶最低廉的建置費用、最扎實的 Production Level 支援,更重要的訣竅,在於 Ubuntu 與生俱來擁有最適合承載 GPU Cluster 的優勢;因此包括 NVIDIA 的 DGX 和Jetson,都選擇運行在 Ubuntu。

        Ubuntu 每兩年發佈一個 LTS(長期服務版本),後續維護 10 年,LTS 更新頻率高於友商;Canonical最新推出的 Ubuntu 24.04,亦步亦趨支援最新 LinuxKernel 6.8,不需像友商藉助 Driver Backports。反觀NVIDIA GPU 或其他 IC,皆需利用驅動程式與 OS 溝通,但 Linux 驅動程式在發佈時,永遠只能置於最新版,以現況來說僅能放到 Kernel 6.8;因此 NVIDIA 透過與 Ubuntu 合作,即可藉由固定一版新穎的 LinuxOS 來承載驅動程式,確保軟硬體間整合無虞,消弭因軟硬不匹配而造成 GPU 無法正常運轉的風險。

Canonical 台灣總經理蔣惠超表示:「Canonical 將以 Ubuntu 連同它提供的MLOps Stack 為基礎,加上 MicroCloud,聯袂組成最佳 AI/GPU 叢集配置方案,積極推廣至各個企業機構。」

         Ubuntu 每兩年發佈一個 LTS(長期服務版本),後續維護 10 年,LTS 更新頻率高於友商;Canonical最新推出的 Ubuntu 24.04,亦步亦趨支援最新 LinuxKernel 6.8,不需像友商藉助 Driver Backports。反觀NVIDIA GPU 或其他 IC,皆需利用驅動程式與 OS 溝通,但 Linux 驅動程式在發佈時,永遠只能置於最新版,以現況來說僅能放到 Kernel 6.8;因此 NVIDIA 透過與 Ubuntu 合作,即可藉由固定一版新穎的 LinuxOS 來承載驅動程式,確保軟硬體間整合無虞,消弭因軟硬不匹配而造成 GPU 無法正常運轉的風險。

        另值得一提,AI 是一個循環不止的生命週期,從蒐集資料到模型的訓練、部署、推論,直至採集新資料,又展開重新訓練,不斷 Back and Forth,其間當然需要結合自動化,而開源世界已提供良好的自動化工具與方案,Ubuntu 平台也完全能運行這些工具。惟臺灣在開源人才與能力上都有所不足,所以多數企業不諳開源套件的安裝、配置或維運,這時 Canonical 可扮演輔導和助攻角色,協助客戶加速建構高效的 AI環境。

        可喜的是,現階段不只 Canonical 獨自提供輔導、導入、建置與維運協助,有越來越多夥伴共襄盛舉分攤此任務。例如成立於 2017 年、隸屬零壹科技旗下的朔宇科技,便是 Canonical 在今年(2024)延攬的新代理夥伴,而雙方的結合可謂強強聯手,有望為企業帶來多重好處。係因朔宇深具市場經驗和客戶基礎,擅長依客戶需求提供最適方案,如今正好運用Canonical 全方位產品的廣泛選擇,幫助企業佈建優質AI 方案,促進企業加速數位轉型。